新华社丨法律顺畅如水!让公平正义的光芒温暖
发布时间:2025-11-19 10:30
一组数据勾勒出中国法治建设的坚实足迹:2021年1月至2025年9月,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刑罚执行监督纠正意见97.1万件;解决了收押送监难问题,纠正了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未交付执行的9、6万人; 2022年以来,针对“临时减假”不当,已通过纠正意见7.5万条……这组数据是高层在向常委会报告和国会关于挽救刑罚执行、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定时披露的。全面依法治国要以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为核心。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努力提高,努力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体系回应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聚焦无人机“黑飞”、抢夺方向盘等干扰公交车正常运行等社会治安新问题,进一步优化治安案件办理程序,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治安管理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应对……2026年元旦由你施行的新修订治安管理法,将为你我进一步编织更轻松的救赎。从制定《反网络电信诈骗法》精准破解电子诈骗顽疾,论修改行政复议法更好化解行政纠纷;从司法解释的制定到处理高价值聘礼,“开庭杀人”针对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出台统一执法司法的意见,深化现实关切,构筑“四梁八柱,维护公平正义”。治国关键在于公平和廉洁。从“立案必判、诉必判”中的“入案难”到“立案必判”,触手可及。通过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全程监管、24小时广域视频监控,全国公安机关现已建成3266个法律案件管理中心,让执法办案在阳光下进行,人权保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2025年5月21日,公安机关北京市海淀分局执法案件管理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保障区审查案件审查公安局。新华社记者 陈业华 摄 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9月28日,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槌落下,车超等人被最高人民法院阿林苏诺依法释放。守住维护公平正义的底线,让阳光照进很多人的心里。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人民法院共纠正重大冤案21件,涉及22人。 “严格把控证据证据,坚持循证裁判,避免有罪嫌疑”“实行‘拒绝信任’,退却纠错”……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刑事诉讼工作会议就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的“生命线”通过了明确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伸张正义维护人民权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公平正义的模样,越来越坚定了法治信念。法律不能规定无法无天的行为。随着电视剧《正当防卫》和电影《第20条》的热播,刑法第20条被更多人所熟知,正当防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据统计,2024年,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经审查认定正当防卫不予逮捕、不起诉的人员334人,用司法实践诠释“正义不需要畏缩”。公平正义是人们所向往的。 “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司法公正的实现和评价机制,提高司法判决的公正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完善国家司法体系,有效解决司法公正问题”“实施难”的问题……在“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正义的拓展更加明确。遵循法治,培育浩然正气。在中国法治更高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公平正义最终将成为最热门、最铿锵的篇章。策划:陈芳记者:刘硕、任勤勤、尹思源协调员:郭宝江、丁小溪、吴彬儿 新华社国内制作 编辑:吴家红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